目录

容器启停原理总结

总结系列的文章是自己的学习或使用后,对相关知识的一个总结,用于后续可以快速复习与回顾。

本文主要描述容器启停背后的步骤,但是不涉及源码。

1 启动

1.1 Create

通过 docker create 命令可以创建一个容器,但是容器并不会真正的运行,其对应进程不会存在。

create 容器经过的具体流程为:

  1. 容器参数检查与调整;
  2. 容器对应的读写层(RWLayer)的创建;
  3. 容器元信息的记录(主要是配置信息);

(1) 容器参数检查与调整

检查容器运行参数是否合法,并调整一些参数的值,这一步不具体描述。

(2) 读写层的创建

容器的 “层” 可以分为:

  • 读写层 :保存容器对 rootfs 写、修改结果的层,并在容器退出后被 docker 删除;

    例如,容器中对系统盘 root 目录中某个文件的修改,这个修改后的文件会被复制一份在系统盘上。

  • init 层 :用于处理一些与镜像不绑定,但是与运行容器相关的文件修改,主要是 /etc/resolve.conf /etc/hosts 等;

    为什么要有 init 层?

    我的理解是:镜像层(只读层)提供的是一个静态的环境,即所有容器看到的环境都是一样。

    而有些东西并不是想让所有容器看到的相同,例如 hostname、nameserver,这些 docker 都提供了参数配置,所 docker 单独抽出了一个 “机器维度” 的 只读层,init 层

    置于为什么不是在读写层修改,个人觉得是因为读写层是可以被 “导出” 的(docker save),而这些 /etresolve.conf 的内容又是不应该被导出的,所以 放在了 init 层。

  • 只读层 :镜像包含的所有层,仅仅只读。对只读层任何修改都会以 COW 形式放在读写层。

具体读写层的概念这里不展开,可以阅读官方文档:storagedriver

这里读写层的创建仅仅指的是创建了 init 层与读写层的目录,并没有做 union mount,毕竟容器没有运行嘛,没必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docker create --rm -t ubuntu
361c520da78f848d639d65f042fcf5d448c13cbc4ce8c251dcba2250162b48fe

# inspect 可以看到对应的读写层的目录:
$ docker inspect 361c520da78f
# …
        "GraphDriver": {
            "Data": {
                "LowerDir": "/var/lib/docker/overlay2/d063d1d9c81d0c72d7384ea999dbd77b33d04b942ef94a5aabc6fb6cf984194c-init/diff:/var/lib/docker/overlay2/0336c489d40e65588748265a95f18328ddb1f5bcb9ebf10909fbf3f5f35b9496/diff:/var/lib/docker/overlay2/77d3ac91877751678bfec0576dab39ccd4b73666f8040aef387ef47ff30b4cf1/diff:/var/lib/docker/overlay2/ec8326178c990b52970a65371fd375737fdf256db597aa821a2b0f7d79bcc6f3/diff:/var/lib/docker/overlay2/385038374d3d369e98724926d0e1c240dcb74e31b1663ec1cb434c43ca2826f1/diff",
                "MergedDir": "/var/lib/docker/overlay2/d063d1d9c81d0c72d7384ea999dbd77b33d04b942ef94a5aabc6fb6cf984194c/merged",
                "UpperDir": "/var/lib/docker/overlay2/d063d1d9c81d0c72d7384ea999dbd77b33d04b942ef94a5aabc6fb6cf984194c/diff",
                "WorkDir": "/var/lib/docker/overlay2/d063d1d9c81d0c72d7384ea999dbd77b33d04b942ef94a5aabc6fb6cf984194c/work"
            },
            "Name": "overlay2"
        },
# …

$ ls /var/lib/docker/overlay2/d063d1d9c81d0c72d7384ea999dbd77b33d04b942ef94a5aabc6fb6cf984194c/ 
diff  link  lower  work
  • 所有的层(包含容器、镜像)都位于 /var/lib/docker/[driver] 目录下,不过不同的 driver 有着不同的目录结构;
  • 每个层的目录结构也和对应的 driver 有关,overlay2 中就会包含 diff、work 等子目录,而真正容器运行后看到的就是 diff 目录被挂载后的内容;

/var/lib/docker/overlay2/ 目录下,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同读写层类似名字的 “xxx-init” 目录,这就是 init 层目录,对应的 diff 子目录也是用于挂载的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ls /var/lib/docker/overlay2/d063d1d9c81d0c72d7384ea999dbd77b33d04b942ef94a5aabc6fb6cf984194c-init
committed  diff  link  lower  work

$ tree /var/lib/docker/overlay2/d063d1d9c81d0c72d7384ea999dbd77b33d04b942ef94a5aabc6fb6cf984194c-init/diff
/var/lib/docker/overlay2/d063d1d9c81d0c72d7384ea999dbd77b33d04b942ef94a5aabc6fb6cf984194c-init/diff
|-- dev
|   |-- console
|   |-- pts
|   `-- shm
`-- etc
    |-- hostname
    |-- hosts
    |-- mtab -> /proc/mounts
    `-- resolv.conf

但是这两个目录仅仅是被创建,如果执行 mount 命令可以看到,这些目录是没有被挂载的。

(3) 元信息的记录

执行 docker create 后,通过 docker ps -a 可以看到对应的容器,并且 inspect 可以看到对应的配置信息,因此,create 之后是有元信息的记录的。

而这个元信息就保存在 /var/lib/docker/containers 目录下,每个子目录的名字就是对应的容器 ID:

1
2
3
4
5
$ cd /var/lib/docker/containers && ls
361c520da78f848d639d65f042fcf5d448c13cbc4ce8c251dcba2250162b48fe

$ ls 361c520da78f848d639d65f042fcf5d448c13cbc4ce8c251dcba2250162b48fe
checkpoints  config.v2.json  hostconfig.json
  • config.v2.json 保存的就是对应的容器配置信息;

可以看到, /var/lib/docker/containers 目录就是所有容器信息的 “数据库”,这与层的概念是解耦的。

如果,你设置了 docker daemon 退出后不停止所有容器(默认情况 docker daemon 退出前会停止并删除所有容器,通过配置可以改变这个行为),那么 docker daemon 重新启动后,就会依靠这个目录进行 container 信息的恢复。

1.2 Start

通过 docker start 命令运行一个容器,其主要的步骤如下:

  1. 状态检查,只有 Create 与 Stop 状态容器才可以被 Start;
  2. 进行容器 rootfs 的构建,这里会进行读写层、init 层、镜像层的 union mount;
  3. 容器网络构建;
  4. 调用 containerd 进行容器的启动;

docker run 等同于 docker create + docker run,所以不需要特别说明。

(2) rootfs 的构建

rootfs 指定是容器最后看到的根文件系统,也就是 读写层 + init 层 + 镜像层经过 union mount 后的读写层。

我感觉,union mount 主要由两个特点:

  • 统一视图 :将各个层 “压扁”,最后得到一个层。而上下层之间相同的文件、目录,就会被上层的覆盖。
  • 写时复制 :对于整个视图的操作,只会影响最顶层(读写层),不会影响其他层,并且是写时复制的。

看一下具体示例:

1
2
$ docker start 361c520da78f
361c520da78f

通过 mount 命令,可以看到对应容器的 union mount 已经出现:

1
2
3
4
5
6
7
$ mount
# …
overlay on /var/lib/docker/overlay2/d063d1d9c81d0c72d7384ea999dbd77b33d04b942ef94a5aabc6fb6cf984194c/merged type overlay (rw,relatime,lowerdir=/var/lib/docker/overlay2/l/O2TO66S3K4MTADSAAX6VXGTWSJ:/var/lib/docker/overlay2/l/UHTTQ5AJKPR23Y3V7J4ZLOIFDR:/var/lib/docker/overlay2/l/VWIFLRAQOPMH7LBAQQ5DDGIYVM:/var/lib/docker/overlay2/l/LQBRTVETGGWVU2OHWC42443K7X:/var/lib/docker/overlay2/l/5PDNI5HSOH6UMUDNWF4VMR46TS,upperdir=/var/lib/docker/overlay2/d063d1d9c81d0c72d7384ea999dbd77b33d04b942ef94a5aabc6fb6cf984194c/diff,workdir=/var/lib/docker/overlay2/d063d1d9c81d0c72d7384ea999dbd77b33d04b942ef94a5aabc6fb6cf984194c/work,xino=off)
nsfs on /run/docker/netns/4500ea4f0025 type nsfs (rw)

$ ls -lh /var/lib/docker/overlay2/l/O2TO66S3K4MTADSAAX6VXGTWSJ
lrwxrwxrwx 1 root root 77 Nov 14 15:51 /var/lib/docker/overlay2/l/O2TO66S3K4MTADSAAX6VXGTWSJ -> ../d063d1d9c81d0c72d7384ea999dbd77b33d04b942ef94a5aabc6fb6cf984194c-init/diff
  • 第一个挂载信息看出,将 init 层与镜像层的目录挂载到了读写的 merged 目录;
  • 后面执行的命令看待,使用的 /var/lib/docker/overlay2/l/O2TO66S3K4MTADSAAX6VXGTWSJ 这样的目录是软链,指向前面说的对应的各个层的目录,因为整个层的名字太长,所以使用软链别名让挂载属性短一些;

(3) 容器网络构建

首先明确,先有网络环境,再有的容器运行。也就是说,是容器中的进程加入一个特定的 net namespace。所以,网络环境的构建的目标就是:得到一个配好网络的 net namespace。

所以网络构建可以分为三个大概的步骤:

  1. 创建一个新的 net namespace;
  2. 在这个 net namespace 里操作,构建好网络;
  3. 保留这个 net namesapce;

如何 “配好网络的 net namespace” 就和具体的网络模式有关了,具体见:容器网络总结

默认下,当一个 namespace 中没有任何进程时,该 namespace 就自动被内核销毁了(垃圾回收),而要将一个 namespace 持久化,就需要将其挂载到一个具体文件,这样该 net namespace 就会保留。

因此,docker 会通过这种方式先保留 net namespace,并让容器运行后的进程可以加入。当容器停止是,docker 将其手动删除。

通过 mount 命令,你可以看到对应容器的 net namespace 的挂载会随着容器运行出现。

1
2
3
4
$ mount
# …
nsfs on /run/docker/netns/4500ea4f0025 type nsfs (rw)
# …

当然,上面说的 “构建网络”,“挂载文件”,包括 “namespace 文件如何映射到对应的容器” 这些行为与信息,都是由 libnetwork 库中负责的。

Tip

看 libnetwork 源码时发现一点,当某个代码需要进入 namespace,一定需要将当前 goroutine 与 thread 绑定(runtime.LockOSThread())接口。

Why ?举个例子,一段代码由 G1 groutine 绑定到了 T1 线程执行,创建了 N1 namespace,并且期望在 N1 namespace 下执行。但是代码运行中,可能由于 Go 的调度,变成了 G1 groutine 绑定到 T2 线程执行。这时,就切换了 namespace 了,代码也就不是在期望的 namespace 下执行,这可能带来很大的问题。

(4) 调用 containerd 启动容器

docker daemon 在设计到容器进程的运行时,都是交给 containerd,然后 containerd 调用 shim,shim 调用 runc 库执行。

真正容器内进程怎么运行还包括很多内容,特别是 runc 如何调整进程 namespace,如何启动进程这些内容,这里不再深入说。

如果有空,等后面出个文章详述(挖坑。

2 停止

2.1 Stop

stop 的步骤就是对 run 操作的回滚,包括:

  1. 停止容器的运行;
  2. 销毁容器网络;
  3. 解除容器读写层的挂载;

其中第 2、3 步就是反着来操作,没啥好说的。

(1) 停止容器运行

停止容器运行,其实就是停止容器内所有进程的运行。

有趣的是停止容器运行的过程里,并没有使用 runc 库,而是在 shim 这一层中,对 shim 进程发送信号。这一块也是后面细说。

大致的停止流程就是下面两步:

  1. 发送 配置/默认 (SIGTERM) 的停止信号;
  2. 上一步停止失败/超时,那么就发送 SIGKILL 信号;

2.2 Remove

老样子,操作的逆向,这也没啥好说的。

  1. 删除对应读写层目录与 init 层目录;
  2. 删除对应的容器元信息;

3 暂停与恢复

3.1 Pause 与 Resume

Pause 操作的原理很简单,通过 cgroup.freezer 冻结进程的运行,也就是不让进程被内核调度运行。

在容器运行状态,读取对应 cgroup 的 freezer.state 文件可以看到是 THAWED 状态。

1
2
3
4
5
$ docker ps
CONTAINER ID        IMAGE               COMMAND             CREATED             STATUS              PORTS               NAMES
f4b92a61851a        ubuntu              "/bin/bash"         2 seconds ago       Up 1 second                             host_container
$ cat /sys/fs/cgroup/freezer/docker/f4b92a61851a7f5f85569318c830722c275796b36d34a506eae05b547b31cb7c/freezer.state
THAWED

执行 docker pause 后,看到对应的 freezer.state 变为 FROZEN,表明被冻结了。

1
2
3
4
$ docker pause host_container
host_container
$ cat /sys/fs/cgroup/freezer/docker/f4b92a61851a7f5f85569318c830722c275796b36d34a506eae05b547b31cb7c/freezer.state
FROZEN

执行 docker unpause 恢复运行后,对应状态又变为了 THAWED:

1
2
3
$ docker unpause host_container
$ cat /sys/fs/cgroup/freezer/docker/f4b92a61851a7f5f85569318c830722c275796b36d34a506eae05b547b31cb7c/freezer.state
THAWED

而这个状态的变化,其实就是通过 echo "<state>" > freezer.state 实现的。